
以学术促进临床医疗发展,鼓励和倡导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临床使用为征集目的的“中国心电好病例”,于2017年10月15日在第二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现场,举办了2017年度总决赛。
中国心电好病例人工智能基因足,展现智能医疗已经开始落地发芽
历时2个半月的征集,从全国15个主要省市范围内征集到500余份病例,其中合格病例356份,众多病例中超过8成使用了各类智能心电监测设备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其中半数以上使用了便携式单导联长程心电监测设备。临床应用中便携式单导联长程心电监测的使用越来越多:从心律失常·房颤筛查到药物疗效验证再到术后随访等方面便携式单导联长程心电监测设备的身影无处不在。
1) 心律失常·房颤筛查
只需要通过一个便携式单导联长程心电监测设备搭配智能手机就可以实时记录、传输、分析患者的心电信号,及时了解患者的心脏情况对预防心脏病发生、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例如,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便携式单导联长程心电监测能够有效及时发现短阵房颤及无症状性房颤。
2)药物疗效验证
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监测中, 使用便携式单导联长程心电监测, 随时根据患者在用药期间的心电图变化,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或更换药物类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治疗;
3)术后随访
在术后随访方面,便携式单导联长程心电监测设备广泛应用在心脏领域手术术后的康复管理、心房颤动或其他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后的随访,通过前后心电数据的对比了解术后恢复状况,及时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保障康复运动的安全有效。另外在起搏器术后患者的监测中,通过定时发送的患者心电图信息,实时了解起搏器的功能状态以及患者的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时程控起搏器参数,有效减少患者门诊的随访次数。
2017年度中国心电好病例全国总决赛于长城会现场举行,硕果累累圆满落幕
356份合格病例经过严苛的初审选拔,最终遴选出16份优秀病例晋级总决赛。“中国心电好病例”邀请我国心律及心脏领域的领军人物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海澄教授共同担任评审主席。2017年度总决赛由张海澄教授与全国心血管领域的6位知名专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红宇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刘念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元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原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菁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媛教授共同担任评委。
总决赛共分为上下两个半场进行,16位参赛选手通过抽签的形式决定出场顺序,并按照“选手演讲+现场问答+评委点评”的方式进行比赛。选手们经过各具特色的病例展示、严谨的评委提问,最终来自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聂连涛选手摘得桂冠,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曾迪、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廉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闫书妹、同煤集团总医院武英、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白旭鹏获得二等奖,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董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戴雯莉、河南省人民医院宋卫锋、河南南阳市中心医院刘儒、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高奋、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王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胡金柱、成都军区总医院李枚岭、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张晓敏、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庞宇坤获得三等奖。
张海澄教授在比赛后表示,“中国心电好病例”作为全国相关领域的首次大赛,本届比赛中选手对于便携式长程监测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超出预估,此举将大大增强医生对物联网+医疗的信心,对智慧医疗发展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将更好的鼓励以学术促进临床医疗发展,倡导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临床使用,为广大的临床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借鉴空间。
“中国心电好病例”作为中国心脏领域的开放式、综合学术比赛,具有权威性、开放性、综合性特点,专家牵头、高科技支撑,不限参赛人员资格,不仅限于心电图,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性的比赛,希望通过比赛提高和普及长程动态心电监测在临床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和推动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心律、心电领域的学者、医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选手们的卓越表现以及专家评委们的精彩点评,为现场观众提供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知识盛宴!至此,2017年度“中国心电好病例”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中国心电好病例”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心血管医生及相关领域工作者,征集与心脏电生理有关的精彩病例,并组织专家评选,遴选出对临床和科研工作最有参考价值的优秀病例,与全国同道分享,为心律、心电领域的学者、医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活动由北京鸥桥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和心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心脏协会和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协办的心电领域的专业性病例比赛活动。第二届“中国心电好病例”在本届比赛结束后开启(活动时间: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待广大临床医生踊跃参与。如果您是一名心血管相关的医疗工作者,有兴趣分享您的经验,请第一时间与“中国心电好病例”组委会取得联系(www.chinaecgcase.com)。
1. “中国心电好病例”活动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心血管医生及相关领域工作者,征集与心脏电生理有关的病例。
2. 请参与本活动的医生按照要求填写本人真实信息、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联系方式等)
3. 参与本活动的医生上传病例病史,仅代表其个人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不能视为对该类患者诊疗的普遍规范和推行标准。
4. 本活动对上传病例作品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参与活动的医生应对其上传的作品承担全部责任,本活动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活动不保证所有上传病例病史真实、准确、完整、有效,其临床价值请自行审慎判断,本活动不对误解或被误导的后果负责。
5. 所有上传的病例作品均视为本人处治的患者病例,若为他人病例,请注明医生姓名和介绍,并视作获得本人许可。上传病例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以及其他合法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等)。若用户未经著作权人同意擅自对其病例进行全部或部分复制、修改、改编、翻译、汇编等,有可能侵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时,用户不得擅自把相关内容上传发布到本活动网站。一旦由于用户上传的作品发生权利纠纷或侵犯了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利,对此造成的所有责任由用户承担,因此给本活动或任何第三方造成损失的,用户应负责全额赔偿。本活动网站有权不事先通知用户即撤消或删除上传内容,并无需向用户承担任何责任。
6. 本活动有权为宣传本活动之目的使用用户上传的内容,且无需向用户支付任何费用或承担任何责任。本活动在宣传推广用户上传的作品时(包括但不限于在广告、推荐位、本站合作推广专区中推广)时,有权同时标注本活动的标识(包括但不限于相关的文字表述、本活动的名称、LOGO等)。
7. 本活动所刊载信息的病例作品内容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活动观点,对于任何因本活动网站内容所引起的纠纷、损失等,本活动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8. 本活动网站不保证上传作品的安全性,请上传用户自行留存原稿,对因任何原因导致用户上传的内容灭失情况的,本频道均不承担责任。
9. 本活动网站可能因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发作、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或因前述原因以及与本活动网站链接的其它网站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篡改等,本频道不承担任何责任。
10. 本活动网站可能因其他合作方或相关电信部门的互联网软硬件设备故障或失灵、或人为操作疏忽而全部或部分中断、延迟、遗漏、误导或造成资料传输或储存上的错误、或遭第三人侵入系统篡改或伪造变造资料等,本活动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11. 参与本活动的用户应妥善保管在本活动网站的个人账户及密码信息,如用户将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同一ID,从而导致任何资料泄露等损失,由用户自行承担。
若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请及时告之本活动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本频道将尽一切努力,最大范围内保护您的合法利益。